铜斗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,在立柱顶、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,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,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,合称斗拱。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铜斗拱的演变历程吧!
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。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,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°斜置拱的形象。
汉代的石阙、明器、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。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、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,柱顶有斗拱承托檩、梁或楼层地面枋,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,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。
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,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,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,上置一斗,承托檐檩。至初唐,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《说法图》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。
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。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,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,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(即枋)交搭在一起。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、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,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。
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,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。这个水平框架如今称为“铺作层”,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,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。
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。自明代开始,柱头间使用大、小额枋和随梁枋,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,间距加密。
中国的古建筑凝聚了传统哲学所闪烁的灵气。斗拱 ,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,除了 构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,它那夺人心魄的装饰美和形式美,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之倾倒。斗拱,可称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。
我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,雕栏玉砌、亭台楼阁,美不胜收。其中斗拱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现代建筑中,铜斗拱装饰也很常见。
斗拱是我国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,是由方形的斗、升、拱、翘、昂等部件组成。是较大型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份。它能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,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,从而让房屋结构更合理,使用更安全。
后来,斗拱逐渐变为装饰性部位(后来采用砖墙,出檐变近许多,作用减少),也可以根据这个标志来区别建筑物的等级,越是高贵的建筑,它的斗拱就越复杂、繁华。作为装饰性构件,它的构造精巧,造形美观,如盆景,似花篮,很是好看。
现代斗拱制作材料多样,多使用金属铜,铜斗拱会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。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。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,铜斗拱都不仅表现出了现代化的魅力,还象征和代表了中华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。
潘腾铜艺,精工精艺!